伴随夏日高温退去,青岛阳光百货、百盛集团重庆万象店铺、大连久光百货也将退出市场,百货增长乏力的状况还在持续。
可以预见的是,2016年百货业关店潮将继续蔓延,因为营业额大幅下滑、回天乏术且转型方向不明,或有更多的百货店不能不选择闭店。
三店同关大连久光百货是继久光上海店、苏州店后,利福国际在中国大陆开的第三家百货公司,因长期亏损已于昨日正式关门。
现在,项目的商户已经打包撤场,商场会员卡停办,积分卡停止兑换。
重庆两个城市也在上演百货关店戏码。
8月31日,百盛集团重庆万象店铺在当天营业结束后宣布关闭。
今年上半年百盛已关闭西安东大街和重庆大坪店两家店铺。
8月27日,阳光百货通过公众号发布《迎接明天》的短文,并正式关门。
青岛阳光百货股份公司创立于2002年11月,由江苏阳光集团、青岛红领服装、新世界(青岛)置地、盛银投资、现代朝阳实业等五家公司一同投资成立,于2003年9月29日开始营业。
营业额难看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的数据显示,调查的80家规模较大百货企业,2015年销售总额同比增长9.3%,收益总额却降低12.05%,销售利率降低19.53%,营业额不振没办法改变带来的重压直接致使关店频频发生。
从利福国际集团发布的中期营业额可以窥探到,大连久光百货今年上半年销售狂跌48.8%,亏损1410万港元。
而拥有香港崇光百货和久光百货的利福国际销售29.3亿港元,同比下跌4.5%;净收益下跌49.9%至5.87亿港元。
百盛集团发布的2016年中期营业额报告显示,因为中国消费情绪疲弱,期内百盛商业合计销售降低至84.95亿元,降幅12%,亏损为1.24亿元。
据青岛当地商业人士介绍,阳光百货开始营业时,正值青岛商业中心逐步东移,山东路海信广场的转手使青岛高档百货出现缺位,阳光百货一举成了青岛高档奢侈品商场的标杆。
不过新兴商场万象城、银座等陆续崛起,对传统商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特别是海信广场重新开始营业后,一些知名品牌陆续被撤柜,过去的高档和精品标签慢慢褪色。
青岛商务局商贸处徐处长此前在同意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凯德、银座、万象城、金狮这4个在阳光百货周围的综合体,加起来的经营面积总和达百万平米,仅仅一个万象城的面积就四五万平米,而一个阳光百货仅有两万平米,加快了阳光百货的衰落。
哀鸿遍地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主任郭增利觉得,各地不一样的消费文化仍是局限外资百货乃至中国当地连锁百货向全国进步的主要原因。
中国百货业地区化特征明显,外资百货和中国连锁百货在进入不同省市时,和当地百货企业角逐中无明显优势。
各大百货公司在按部就班地增加自营品牌、独有货品的占比,进一步优化特点产品,依据消费行为的变化进行调整。
这将会吸引某一类或某一区域的消费人群,培养核心竞争优势。
除此之外,从各家百货2016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来看,销售收益双双下滑的趋势并没出现缓和。
新华百货上半年达成营业收入37亿元,同比降低0.72%,但净收益同比降低69.24%。
杭州解百上半年营业总收入约25.15亿元,同比降低8.77%;净收益约1.1亿元,同比降低20.52%。
银泰上半年的同店销售额跌幅为4.1%。
银泰在国内共有45家店铺,开始营业超越一年的43家店铺中,超越一半都存在销售额下跌的状况。
下跌何时见底,目前还没有人可以预料,不过,郭增利觉得,百货业态将不会消亡。
把风险转嫁给提供商的日子虽然结束,但靠自己进步的年代已到来。